0531-88983688
News Information
新闻动态
关注德晖,了解行业实时资讯
Contact Us
21世纪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媒体的生存之道
发布时间:2019-03-22
。全媒体的到来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随着各种媒体在校园中的兴起与发展,背后的问题也逐渐暴露:媒体之间发展不平衡、资源无法整合利用、同质化严重等等问题。所以,分析和寻找校媒发展和生存的方向和路径亦是刻不容缓。

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“全媒体”、“媒介融合”等字眼越来越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,新媒体技术逐渐成长且被较为广泛的使用,传播手段更是层出不穷,受众对信息的需要日益增强,这些改变在逼迫着传统媒体适应时代发展,积极转型的同时,校园媒体也应该居安思危,深刻思考自身长久发展进步的途径。
 

  一、现状分析
 

  现阶段大多数的校园媒体有以下媒介平台:报纸、电视台、广播台、微媒体(新媒体、微博、微信)、网站等,校媒的发展已然不在局限于单一的纸媒形式,各种微媒体平台纷纷崛起。全媒体的到来既是机遇,也是挑战。随着各种媒体在校园中的兴起与发展,背后的问题也逐渐暴露:媒体之间发展不平衡、资源无法整合利用、同质化严重等等问题。所以,分析和寻找校媒发展和生存的方向和路径亦是刻不容缓。
 

  二、校园媒体平台的具体分析
 

  (一)纸媒:明确自身定位 体现专业优势
 

  虽然新媒体作为新兴力量,上升势头强劲,但是作为新闻行业的老大哥——纸媒依旧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市场的巨大份额,在普通受众心中有着一定的分量,当然这一点在校园媒体运营上也是不例外。而相比其他新兴媒体,传统纸媒的竞争力体现在以下两点:一、在深度报道上占据优势,思辨性强。报纸在发行速度上,是绝对赶不上微信、微博推送这类新媒体的,但是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时间上的差值,报纸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事件的本质,或者挖掘到更深层次的内涵;二、在价值引领和舆论导向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。纸媒整体上拥有较为健全的采编队伍,也有一些专业素质较好的人员,故其在新闻的价值选择上的敏锐眼光会远超过一般新媒体。在一些重大新闻发生之时,受众也偏向于相信权威报纸的观点。所以,校园媒体要在把握住自己的竞争力,明确自身定位,体现出远高于其他媒介平台的专业优势。
 

  (二)微媒体:贴近师生生活 注重形式创新和信息交互
 

  校园媒体的微媒体主要是微信、微博以及官Q,这几种媒体形式虽然隶属不同平台,但是因为它们时效性较强、信息容量大、拥有较广泛受众、传播渠道方便快捷,还是具有一定共通性。虽然微媒体的优势明显,但是作为一块肥肉,谁都想来咬一口,它在社会上的竞争也同样激烈,只有脱颖而出、与众不同,微媒体平台才能方兴未艾。
 

  首先,身为校媒,自然是不能脱离它的群众——广大师生。应当多关注师生身边发生的事件,找到使用者的兴趣点,提升其归属感。其次,注重形式的结合与创新。受限于传播形式和渠道的纸媒,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大都停留在视觉的层面,但是微媒体却可以综合运用文字、图片、声音以及视频等多种形式,给受众带来多种感官上的体验。但是光是多样形式的堆砌,却也不能长久吸引用户的眼光,过于单一的组合形式也极易造成枯燥的感觉,降低用户使用体验,所以微媒体还要注意形式的创新。尝试使用大数据或者H5这类新技术,也会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新鲜感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提升媒体的交互性,拒绝单方面的知识灌输。当用户能够有效与平台交流分享,有了可以倾诉反馈的渠道,就会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尊重感。这也是为微媒体“博好感”的一个重要途径。
 

  (三)网站:权威但不呆板 客观但有态度
 

  顺应时代发展成长的网络宣传阵地,新闻网,LED数字大屏已经成为各高校开展新闻传播和品牌塑造的首选平台。新闻网除了是权威资讯发布者以外,也逐渐成为一个学校的“门面”了。校园网作为学校宣传舆论的风向标,自然具有一定权威,而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,自然也不能过于呆板,虽然始终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,在不失去自身原则的前提下,也要有自己的态度和观点。所以,如果一些官方消息的推送在遣词造句上,能够更多的注意语言及形式的亲和力和与受众的接近性,会在一定程度上为推送内容和学校形象增色不少。
 

  三、校园媒体平台的整体分析
 

  以上就是笔者就自己接触到的校园媒体,提出的针对各自长久发展的具体建议,但是在融媒体的时代背景下,上述涉及到的校媒平台作为学校同等重要地位的信息传播渠道,追本溯源还是要结合在一起考量的。
 

  (一)形式多样 但离不开做新闻的本质
 

  无论是发布在怎样不同的平台,都是给社会大众传递信息,通报新闻,自然不可以违背新闻本质。各媒介平台需秉持着客观真实的态度,告诉大众应知须知而未知的消息。同时在此基础上,还要努力追求新闻价值的五要素。
 

  (二)聚焦校园 同时放眼全社会
 

  校媒既然定位为为师生服务的媒介平台,焦点就不能离开它主要的信息接受者,要尽量迎合它的受众,抓住他们的关注点,这样才能给他们提供更多有实用性、有针对性的信息。但是,其受众面也不只是大学生、大学教师这些群体,而是全社会,所以也需要对社会新近发生的变动有清晰的认识。这样,一方面给在校师生拓宽知识面与眼界,使他们不与社会脱节,另一方面也让媒介平台有更高的思想层次,更宽广的关注面。
 

  (三)凸显校园媒体自身特色 力求与众不同
 

  现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各自的媒体平台,如何使自己的媒介平台能够在一众佼佼者中脱颖而出,这是每一个运营者深深思考并苦恼的问题。笔者认为,校媒若能结合学校的特点、特长,挖掘自身的特色,就能对受众产生别具一格的吸引力。比如,淮阴工学院坚持用周恩来精神进行办学,他们的校媒也力图把这种“坚守朴实、追求卓越”的精神融入自己的媒体,体现一种品牌的力量。无独有偶,江苏高校传媒联盟下设了一个“青团子”微信公众号,它创造了一个“青团子”卡通人物形象,既因为其生动的形象有较强亲切感,也能给阅读者留下深刻印象,为江苏高校联盟赢得许多关注。所以说,联系自身学校特色的同时,又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,创新性的挖掘出新的素材和特点,不愁自己的校媒没有特色。
 

  (四)优化校园资源配置 各平台强强联手
 

  融媒体时代,也是合则生的时代。传统媒体需要新媒体的方便快捷,新媒体需要传统媒体的深度专业。但是校媒也普遍呈现一个问题——同质化现象严重。据调查显示,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校媒缺乏特点、同质化。在对校媒的期待方面,受访者希望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、强化内容特点以及在内容上的配合。
 

  学校可以成立校园媒体联盟,将各平台统一采编,做到一个新闻事件可以在多个媒介平台同时报道,实现内容的全媒体传播,这样取长补短的形式,既能够增强信息的传播力度和频率,也能提高各媒介平台资源的利用率,加强平台间的相互联系配合。
 

  (五)运营者专业素养有待加强 稳定采编队伍
 

  由于缺乏一定专业知识,许多媒介平台虽然也有创新改变的意识,想要加入融媒体的队伍,但是却不知道究竟该做些什么、能做些什么。所以各大新闻媒介平台的运营者既然已经接下了管理这个担子,自然也要对新闻专业知识方面有更多的了解,不能只是简单的做个门外汉。
 

  当然,不仅是管理者在知识储备和专业性上存在一定漏洞,不稳定的采编队伍也不利于平台有规律的运作。据调查,采编队伍呈现出低年级、非专业化、投入度低的特点。大一学生是校媒的主力军,七成受访者在校媒工作时间为一年及以下。采编队伍一直都在变换,所以成稿质量也难有基本的保证。除此以外,校媒也要学会借力,依托每个学校开设的传媒专业的师生力量,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,生产媒体内容。
 

  四、结语
 

  全媒体时代对于校园媒体,是否能“好风凭借力”,助校媒一臂之力,关键就在于如何应变。各高校的校园媒体都能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,尽早找到适合自己平台长久发展的道路,努力抓住机遇,积极应对挑战,在大风大浪中,将自己的校媒发展到新的高度。
 

  德晖文化立足山东高校,深耕高校市场最后一公里,致力于建设校企共赢的校园生态圈,打造就业信息服务平台、校园生活娱乐平台、校园公益联动平台,成为客户连接高校的纽带,为客户实现品牌的推广搭建良好的传播平台。

Copyright 2020-2022 by Dehui
Culture. All rights reserved.
鲁ICP备18058377号-2
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
扫码关注 大学社区(群)
鲁ICP备18058377号-2